昆虫王国大冒险!贵阳生态科普馆趣味讲堂+湿地寻踪开启虫林秘境之旅
?6月28日,贵阳生态科普馆第52期“美丽贵阳·山水林城”生态文明主题讲堂火热开讲。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、华中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孟子烨带领线上线下超26万观众,开启了一场奇妙的“昆虫世界”探秘之旅。50余名现场参与者与云端观众共同化身“探险家”,沉浸于五彩斑斓的昆虫王国。
趣味科普:解密六足精灵的生存密码
哪些才是真正的昆虫?孟子烨以蜘蛛、蜈蚣等动物图片设问开场,瞬间点燃互动热情。通过生动讲解,观众们恍然大悟,真正的昆虫需具备“六足三体两翅一天线”的特征——身体分头、胸、腹三节,头生一对触角,胸长三对足,多数拥有两对翅膀。
更令人惊叹的是昆虫的变态发育,如毛毛虫化蝶经历完全变态,蚂蚱成长仅需不完全变态。孟博士如数家珍地介绍五大明星类群:勤劳工程师膜翅目(蜜蜂、蚂蚁)、跳跃高手直翅目(蟋蟀、蚂蚱)、铠甲勇士鞘翅目(甲虫)、空中舞者鳞翅目(蝴蝶、蛾子)以及飞行专家双翅目(蚊蝇),引得全场入迷。
虫人共生:小身体承载大文明
昆虫与人类文明紧密交织!孟博士通过案例揭示虫人关系复杂性,田间它们既是授粉除害的帮手,也可能化身作物“破坏者”;生活中虽会传播疾病,却也为人类贡献蚕丝、促成丝绸之路。从汉字偏旁到“促织鸣东壁”诗句,再到国画中的虫鱼花鸟,昆虫早已深度融入文化基因。科学认识并保护昆虫,就是守护人类自身。孟子烨呼吁道。
湿地寻踪:把课堂搬进自然实验室
讲座尾声,探险小队转战十里河滩湿地公园。孩子们挥舞捕虫网穿梭绿野,孟老师!看我网住的蝴蝶!亮晶晶的甲虫叫什么?惊呼声此起彼伏。通过亲手观察蝴蝶翅膀鳞片、触摸甲虫鞘翅,抽象知识化为鲜活体验。这场融合视觉、触觉与思考的立体探险,在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。
本次活动由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主办,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、市生态科普馆承办,贵州行走课堂旅行社协办。作为每月末周六的固定生态课堂,该系列持续用趣味实践诠释“山水林城”生态理念,为筑牢贵阳生态屏障注入公众力量。下期探险即将启程,敬请带上好奇心共赴自然之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