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寻味关岭·产业振兴谱新篇”——媒体采风团解码黔中山区农特产业“致富密码”

贵州XK星空体育三农事业部 | 2025-07-01 09:41

近日,一场名为“寻味之旅 必至关岭”农特产业主题采风活动在安顺市关岭县举行。活动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起,吸引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光明日报、贵州日报、贵州XK星空体育等20余家媒体及文旅达人参与。

媒体团走进花椒基地、关岭牛产业园、中药材集散中心等12个产业点位,全方位解码关岭县以特色农业为支点,撬动“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”的乡村振兴新图景。

花椒产业:小麻香撬动大经济,科技赋能全链升级

在关岭板贵花椒基地,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与喀斯特石山相映成趣,形成独特的“石缝生金”景观。据悉,关岭花椒种植历史超300年,依托“低热河谷”气候优势,全县种植面积已突破5.2万亩,年产值达1.8亿元。

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覆盖种植、加工、销售的全产业链:通过建设1.8万亩标准化花椒基地,引入智慧农业系统实现全程溯源;打造六条现代化生产线,开发出保鲜椒、花椒油等20余款深加工产品,并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花椒叶、根等衍生品;以“关岭椒”品牌为核心,与海底捞等知名企业及多省经销商建立合作,推动产品进驻商超、酒店及海外市场,2023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,成功带动农户增收与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
关岭牛产业:从“牧歌”到“牧链”,打造百亿级生态牧场

作为“中国关岭牛之乡”,关岭县将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“一县一业”主导产业。在关岭牛核心育肥场,全自动化饲喂系统、数字化健康监测平台令人耳目一新。通过“基因选育+智能养殖”,关岭牛出栏周期缩短至18个月,肉质达国际雪花牛肉A3级标准。

同时,坚持“家庭经营、规模适度、一业为主、集约生产”,着重推进“30+”育肥牛和“10+5”适度家庭牧场养殖模式,大力支持养牛户充分利用现有土地、圈舍和劳动力,积极发展适度规模养殖。目前全县培育5头以上适度规模家庭牧场1926个,辐射带动3万余户农户发展养牛。

屠宰加工环节更显“科技范”,关岭牛屠宰厂采用德国低温排酸技术,配套建设10万吨冷链物流中心,产品48小时内可直达粤港澳大湾区商超。在关岭牛食品加工厂,预制菜生产线满负荷运转,牛肉干、卤味礼盒等网红单品月销超20万单。

据悉,全县关岭牛存栏量达15.8万头,带动2.3万户农户参与养殖,户均年增收3.6万元,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5亿元。

中药材产业:道地“黔药”出山,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

走进贵州道地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,组培室里金毛狗蕨苗株在恒温箱中茁壮成长,培育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,实现金毛狗蕨培育的精细化管理,智能控制光照、湿度、温度,配有水肥一体化系统、加湿雾化系统,极大提高其种苗繁育的存活率和优苗率。据介绍,目前已成功培育出1200万余株金毛狗蕨成品苗,吸引全国各地众多药商纷纷前来实地观摩、考察,目前已接到600万元的购苗订单。

在云贵高原道地药材集散中心,数字化交易平台实时跳动着全国药材价格指数。这里汇聚了1200余家药商,年交易当归、党参、太子参等道地药材15万吨,交易额突破50亿元。更令人瞩目的是,贵州黔药源众鑫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引进超微粉碎技术,将传统饮片制成纳米级颗粒,药效吸收率提升3倍,产品出口东南亚市场。

目前,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8.5万亩,形成“种植—加工—贸易—康养”全产业链,带动就业1.2万人,成为西南地区最具活力的中医药产业高地。

蜂糖李与光伏农业:立体种养蹚出新路子

在新铺镇卧龙村蜂糖李种植基地,青翠欲滴的果实挂满枝头。蜂糖李,因甜度高达22度、离核脆甜而声名远播。新铺镇地处喀斯特山区,石漠化严重。2016年以来,新铺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,充分发挥当地的地理和气候优势,将石漠化治理与发展绿色特色产业相结合,在全镇范围内引导推广种植蜂糖李。经过多年精心培育与管护,该镇蜂糖李产业已颇具规模,蜂糖李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“致富果”。目前发展蜂糖李产业种植规模约为1.5万亩,投产1.3万亩,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6千万元。

基地旁的光伏电站里,蓝色光伏板与绿色牧草构成“板上发电、板下增收”的奇观。项目负责人介绍,光伏板下种植的皇竹草既是关岭牛的优质饲料,又能固土保水,每亩土地综合收益达8000元。这种“农光互补”模式已在全县推广2.3万亩,年发电量超2亿度,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。

从“石漠化严重”到“绿水青山”,从“靠山吃山”到“养山富山”,关岭县的实践印证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科学论断。通过“特色产业+科技赋能+品牌引领”三驾马车并驱,这座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已蜕变为乡村振兴的“黔中样板”。

青山不语,产业作答。关岭县的振兴故事,正随着夏日的清风,传向更远的远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