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六马”十年:一场赛事与一座城市的共生蜕变
十年光阴流转,一场马拉松赛事如何重塑一座城市?
从“江南煤都”到“中国凉都”、“生态绿都”,从单一资源型城市到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涅槃重生。
六盘水用十年“六马”(六盘水马拉松)的奔跑轨迹,书写了一场马拉松赛事与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与重生的蜕变篇章。
摄影:黄蜀锦
作为中国首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国际马拉松赛事,“六马”不仅以“中国凉都·六盘水”的19℃夏天为底色,更以十年坚守与创新,成为六盘水从“煤都”到“凉都”再到“绿都”华丽转型的重要引擎,在黔西北高原上铺陈出一幅城市涅槃的唯美画卷。
从“黑色GDP”到绿色经济:马拉松驱动城市基因重组
当2013年首届六盘水马拉松的起跑枪声划破天际时,这座城市正经历着煤炭行业断崖式下跌的阵痛。
六盘水人以破釜沉舟的勇气,以一场马拉松赛事为支点,撬动城市转型的“化学反应”,以“体育+文旅”融合模式推动城市从“黑色煤海”向“绿色凉都”蜕变。
“一煤独大”的产业困局突围成为六盘水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探索之旅。
十年奔跑,六盘水第三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,旅游收入逐年增加。马拉松赛道成为“绿色经济走廊”,串联起明湖国家湿地公园、梅花山旅游景区等新兴目的地,形成“避暑康养+红色研学”黄金线路,见证着“黑色经济”向“绿色经济”的蜕变轨迹。
十年流转,在海拔1900米的赛道上奔跑的,不仅是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3万余名跑者的铿锵足音,更是整座城市的发展动能。
荷城、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等工业遗产通过“马拉松+”焕发新生,月照养生谷、梅花山旅游景区等康养项目借势崛起,形成“办一次赛、活一片区、兴一产业”的连锁效应。
十年间,六盘水将马拉松赛道转化为“流动的景区”,构建“赛事+文旅+消费”生态闭环。
当马拉松赛道穿越生态敏感区,倒逼矿山复绿与环境治理。
一时间,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同步推进。
十年磨砺,从“江南煤都”到“中国凉都”、“生态绿都”,六盘水的绿色答卷成绩亮丽:六盘水森林覆盖率从45%提升至62%,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96%以上,实现生态修复与产业转型双赢。
如今,“凉都绿”与“马拉松蓝”相映生辉,成为六盘水最鲜明的城市底色。
从地理标识到精神图腾:体育IP重塑城市品牌维度
十年磨一剑,“六马”以专业化、国际化、市场化运作锻造出独具辨识度的城市IP。
当“清凉马拉松·激情六盘水”的slogan与“世界那么热·我要去凉都”的城市宣言同频共振,这座曾经深藏乌蒙山腹地的工业城市,完成了从地理坐标到情感符号的奋力跃迁。
摄影:朱德贵
赛事期间百度指数峰值较日常提升480%,抖音六盘水马拉松话题播放量突破3.2亿次,印证着体育营销带来的品牌增值效应。
更具深意的是,十年奔跑,马拉松精神已经深深渗入“中国凉都”这座城市血脉。
市中心城区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18.6个,凤凰山城市综合体、明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运动空间星罗棋布,市民跑步人口比例从2013年的2.7%跃升至17.9%。
当矿工后代在马拉松博览会担任双语志愿者,当“三线”子弟成为赛事急救跑者……“拼搏进取、永不止步”的马拉松精神正在重塑从“资源依赖”到“创新驱动”的六盘水城市基因。
从赛事经济到产城融合:文体旅居生态圈的形成
六盘水的十年马拉松路,本质上是一场“文体旅居”的供给侧改革。
十年,白驹过隙。
六盘水的马拉松实践,以赛事为引擎,带动避暑旅游、康养产业爆发式增长,城市构建的“春采茶、夏避暑、秋康养、冬滑雪”全季体系,打造出马拉松赛事与山地运动、温泉疗养、民俗体验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。
以马拉松为起点,六盘水打造“中国凉都”、“南国冰雪城”双IP。冬季玉舍雪山、梅花山滑雪场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,2024年荣膺“中国最佳康养旅居度假城市”,实现从“夏季避暑”到“四季旅居”的完美跨越。
当“跑马+避暑+研学”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成为市场新宠,六盘水已从传统观光地向旅居目的地进化。
站在“六马”赛事新起点:马拉松4.0时代的城市进化论
站在十年“六马”新起点,六盘水正在谋划马拉松经济的二次飞跃——
智慧赛道系统的投用,让实时心率监测、AR赛道导航成为可能;
碳积分奖励机制的引入,使每场赛事减少碳排放约86吨;
青少年马拉松训练营的开设,则为城市培育着未来的体育消费主力军;
这些创新实践,都在为“双碳”目标下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解法。
从“江南煤都”到“中国凉都”再到“生态绿都”,从“赛事经济”到“城市品牌”,这场马拉松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,更重塑了城市的精神内核。
2025年,“六马”从“一日竞赛”到“半月狂欢”,从“专业跑道”到“全民舞台”,从“赛事经济”到“城市生态”,“六马”正以体育为媒,推动凉都从“地理坐标”向“文化IP”跨越,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动能。
摄影:王述慷
“六马”十年,六盘水以奔跑的姿态丈量着42.195公里的赛道,更丈量着一座城市从资源依赖到创新驱动的发展跨度。
更具战略意义的是,六盘水通过十年马拉松实践,探索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中国方案:以特色赛事激活生态资源,用体育精神重构城市基因,靠产业融合培育经济新极。当其他城市还在追求“马拉松热”的表象繁荣时,六盘水已进入“马拉松+”的深层价值挖掘阶段,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可借鉴的“凉都样本”。
2025年,当各地跑者用脚步体味凉都的清凉与热情时,他们见证的不仅是乌蒙山城的蝶变,更是一座城市发展范式的创新探索。